在丹桂飘香的金秋里,外国语学院新学期的第一场学术沙龙于9月28日下午,在422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学术沙龙主题为“‘地球中空说’、南极探险与想象美国的三种方式”,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松林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陟博士主讲。
张陟博士从约翰•克利夫斯•西姆斯的一场关于地球两极存在巨大空洞的宣告入手,将在场的老师们和同学们引入对南极的探索。接下来,张陟博士首先分析了雷诺兹的演讲及“向前进”式的航海扩张理念,反应了其急于以对南极的探索、发现甚至占有,证明自我与国家的价值。其次,张陟博士解读了《西姆佐尼亚》,以极点之内乌托邦国度的再现,展现了对美国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回归田园的渴望。最后在《皮姆》这部小说中,通过张陟博士的阐释,种族之间的紧张关系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作者对帝国扩张更为复杂与晦暗的态度也明于人心。张陟博士总结道,南极在文学作品中更多地折射出1810—1840年代美国海上扩张与想象国家时的欲望、恐惧与焦虑。
王松林教授对本次沙龙进行总结,提出跨学科的学术研究视野以及将不同文本整合成一个有机体的研究思路,为同学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启发。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现场学术氛围浓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本次沙龙是一次题材新颖、研究深透的学术分享,422会议室座无虚席,每一位参加者都获益匪浅。


